庄子齐物论的主旨思想是什么?
庄子《齐物论》的主旨是“万物齐一”,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
1、齐彼是。“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认为,凡物都存在对立面,如果从彼面看不到的话,从此面看则能看清楚。所以说,彼出于此,此出于彼,进一步说,就是“是亦彼也,彼亦是也”。此就是彼,彼就是此。二者的存在,各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不论缺少哪一方,各自均不会存在。“彼此彼此”,也是这个道理。“彼是,方生之说也。”“彼是”是一种学说,一种理论,一种不断变化、不断新生的学说和理论。“齐彼是”还是一种方法论。“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彼与是不互相对立,就叫做“道枢”,“道枢”就是循环,就是围绕“道”这个中心而循环往复,无穷无尽。“道枢”就是“齐彼是”的方法论。
2、齐是非。“是”、“非”的存在,是以“彼是”的存在为前提的。既然“彼是”各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那么,“是非”也是各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因为有了“是”,所以就有“非”;相反,因为有“非”存在,所以才有“是”的存在;没有“是”也就没有“非”,没有“非”,就没有“是”,二者互相依存,对立而统一。既然“是非”互为前提、互为因果,就不必要把二者分那么清楚圣人们都是不由分说而“照之于天”,就像日月普照那样自然而然,原因就在于此。庄子是把“齐是非”当作一种方法论来倡导的,正确的是无穷的,错误的也是无穷,与其劳神伤身地去探究“无穷”,不如“以明”,像日月那样无为自然,普照天下。“以明”就是庄子“齐是非”的方法论。
3、齐物我。庄子的“道”是宇宙万物的“造物主”或“天下母”,人与物,我与物,都是“道”的化身,其根源都来自“道”。所以庄子说:“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没有它就没有我,没有我,也就没有什么东西来体现它。为了把这个道理说明,庄子连续用了几个比喻,“故为是举莛与楹……道通为一”。阐释天地万物从“道”的高度来看,它们都是一样的。“唯达者知通为一”,只有通达的人才能通晓“道通为一”的道理。经过铺垫之后,庄子抛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一结论。从“道”的观念来看,天、地与人是同等、共存的,万物与我是一样的,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庄子不仅将人上升到崇高的地位,与天地同辉,而且还怀有博大胸怀,将万物与人并列,打破了“以人类为中心”的桎梏,破除了人类的
庄子篇目有哪些?
《庄子》原著据考证有58篇,现存33篇,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
内篇,数七。《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一般认为是庄子自著。
外篇,数十五。《骈拇》、《马蹄》、《胠箧》、《在宥》、《天地》、《天道》、《天运》、《刻意》、《缮性》、《秋水》、《至乐》、《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一般认为杂有他人文字,但总体还是在庄子思想范围内。
杂篇,数十一。《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寓言》、《让王》、《盗跖》、《说剑》、《渔夫》、《列御寇》、《天下》。基本是后人著作且多有背离庄子思想处。
庄子之文,借助文学的手段奋飞;借助寓言、重言、卮言令思想可感可知可体会。有的篇目直接可当文学散文读,如《逍遥游》《大宗师》《秋水》等;庄子文章得意并不能忘言,它的语言文学性强
成语得心应手出自庄子哪一篇文章
成语得心应手出自庄子《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意思是心里怎么想,手里就怎么做,比喻用来形容技艺纯熟,运用自如。其本身结构为连动式,在句子中可作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
比较庄子孟子文章风格的差别
孟、庄二人俱是辩才无碍之辈,但差异明显:孟子文笔犀利,擅长类比、排比,气势逼人,如高山峨峨,令人不可逼视;而庄子则是汪洋恣肆、纵横捭阖,擅长比喻、对比,文学色彩极浓,如长江浩浩令人叹其流畅。孟子之文开后世文论雄辩之先河;而庄子开后世文章奇肆之先河。
庄子有哪些文章
《内篇·逍遥游》 《内篇·齐物论》 《内篇·养生主》 《内篇·人间世》 《内篇·德充符》 《内篇·大宗师》 《内篇·应帝王》 《外篇·骈拇》 《外篇·马蹄》 《外篇·脍箧》 《外篇·在宥》 《外篇·天地》 《外篇·天道》 《外篇·天运》 《外篇·刻意》 《外篇·缮性》 《外篇·秋水》 《外篇·至乐》 《外篇·达生》 《外篇·山木》 《外篇·田子方》 《外篇·知北游》 《杂篇·庚桑楚》 《杂篇·徐无鬼》 《杂篇·则阳》 《杂篇·外物》 《杂篇·寓言》 《杂篇·让王》 《杂篇·盗跖》 《杂篇·说剑》 《
求一篇出现在语文练习册上的文章,是描写庄子的,忘了是初中还是高中了,不是那种很严肃的文笔
- 不是课文,不是古文,是一篇别人写的描写庄子的,曾经出现在练习册的课外阅读里,并没有系统学习过,它也不带题
- 你应该想找这篇,确实挺逗的。原文以及译文如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就是无可辩驳的了.”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孔孟是从周朝的书固定学习却不会变通,反而比老子的理论文章,庄子自创的散文,墨子的家法,易让人接受?
- 孔孟是从周朝的书固定学习却不会变通,反而比老子的理论文章,庄子自创的散文,墨子的家法,易让人接受?灵活变通的纵横家反而遭到鄙视?富有哲学逻辑的名家反而被冷落?让人变聪明的道家也不待见?反而愚蠢民思想的阴阳家儒家,催眠情商的佛家反而深受大众欢迎!这是哪里出了问题?印度语言翻译比英语困难也努力去学?道家严简易懂的直观理智反而没人问津还被阴阳家侵权窃辉煌成果才能借壳传承下来……为什么人类不敢面对现实?正视自己的错误?反倒喜欢活在自欺欺人的梦幻当中?
- 庄子学说是很有道理的,具有一定说服力,信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