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诗歌中的意象是指什么(意象分为哪三类)

诗中的意象指什么?

诗歌意象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为表达一定的审美理想或思想感情而精心营构的、融入了诗人情感和思想的主客统一的符号化表象。

意象是客观的生活场景和诗人的主观的思想感情相交融,通过审美意象的创造而以文字表现出来的艺术景象或境界。诗歌意象是诗歌的基本构成因素,是诗歌的灵魂和本质特征,它对诗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意象的分类及其象征意义?

意象分类意象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的,一种是间接的。

“一个著者的想像只有一部分是来自他的阅读。意象来自他从童年开始的整个感性生活。我和所有人在一生的所见、所闻、所感之中,某些意象(而不是另外一些)屡屡重现,充满着感情,情况不就是这样吗?一只鸟的啁啾、一尾鱼的跳跃,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一朵花的芳香,德国一条上山路的一位老妇人,从窗口里看到的正在赌牌的六个恶棍——在黑夜中,在法国一条小铁路的交叉站上,那里还有一辆水车。这样的记忆会有象征的价值,但究竟象征着什么,我们无从知晓,因为它们代表了那种我们的目光不能透入的感情深处。”——艾略特《观点》见(《诗探索》1981年2期第104页)。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明白直接的“意象来自他从童年开始的整个感性生活”;而间接的“一个著者的想像有一部分是来自他的阅读”

间接的又为分:比喻(明喻、暗喻、隐喻)象征。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许多古诗名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

有时,诗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这便也是意象。即相对于物象的事象,相对于自然意象的社会意象。

它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如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句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意象是具体事物的,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中国诗学一向重视“意”与“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这方面的论述很多。如刘勰指出,诗的构思在于“神与物游”;谢榛说“景乃诗之媒”;王夫之说“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自有灵通之句,参化工之妙。”直至王国维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移情于景,存心于物,凝神于形,寓意于象,实际上只是中国传统诗学关于诗的意象手法的不同表述。

诗歌中常见的送别类意象有哪些

诗歌中常见的送别类意象有哪些?

1、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3、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

4、酒。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5、劳歌。原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诗歌中常见的送别类意象主要有:

1、杨柳。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如“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

5、劳歌。如“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直流”等。

6、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1、是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之成为可感可触的的艺术形象,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2.是借助各自的独创性的意象,使相同或相似的情思得到独特的艺术表现。

什么是意象

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多用于艺术通象。根据说文解字来说,意象是意思的形象。“出于更好的理解可以说是在大脑里的意思图象”。意象通过抽象、通象等来产生更有深度的意象。意象是人类大脑意识活动的产物。

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yìjìng。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特点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凡能感动欣赏者(读者或观众)的艺术,总是在反映对象“境”的同时,相应表现作者的“意”,即作者能借形象表现心境,寓心境于形象之中。

李白诗歌中的水有哪些意象

李白诗歌中的水有澎湃的,也有宁静的。宁静的水烘托出诗歌优美的意境。李白的诗充满了天真朴素之气,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诗中的静水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清。清清的河水,清清的溪水,清清的涧水,清清的江水,共同为我们营造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营造出一个个清新自然的意境。比如《送友人》写道:“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一条清亮的河在城边曲折地流淌,远处是一带青山,绵延在人们的想象之中,共同描绘出送别时清幽宁静的环境。而《古风》中则有“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那绿水更衬托出秋花之新丽妖娆,使得意境清静自然。再如,“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3F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清溪行》)“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渌水曲》)均如此。

大家有没有觉得中学语文课本中,对主要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还有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的介绍

  • 大家有没有觉得中学语文课本中,对主要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还有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的介绍分布非常零散?这样很不好吧!为何不弄得集中些呢?这样学生们解题也方便些,记忆起来快得多。
  • 表达技巧分三大类: 1、表现手法; 2、表达方式; 3、修辞手法。 1、表现手法: 常见的有:衬托(也叫烘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对比:即正反对比。象征:抑扬:铺垫与渲染:托物言志:联想与想象:白描与细描(工笔):粗笔勾勒:用典:也叫用事。又分正用、反用、化用等几种。 2、表达方式:有5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而言,“说明”不用,“叙述”与“议论”用得不多,所以主要是3种。抒情:又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借理抒情等。 3、修辞手法:《教学大纲》规定的是12——15种;《考纲》上规定的是8——12种。主要的有: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张、对偶、对比、衬托、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借代、引用、双关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