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王羲之典故四字词语 王羲之典故? 王羲之的四字成语故事

一、王羲之典故?

入木三分”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笔力深入木板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透彻。成语出自唐朝张怀瓘的《书断》:“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王羲之字逸少,晋朝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功力很深,博采众长,却自成一家,数代人都称誉他为“书圣”(书法圣贤),至今有不少他的书法真迹和拓本流传世间。说到书法,通常“秀丽体”以秀美见长却不免笔力柔软;而“苍劲体”笔力雄浑却常显粗硬。而王羲之的书法却脱俗得既秀丽又苍劲,可以称得上冠绝古今。所以,学习书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作范本。现今在他留下来的书帖中最著名的有《兰亭序》、《黄庭经》等。

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摹着字的结构、间架和气势,而且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划着。所以时间久了,连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他在练习书法上所下功夫之深了。

还有一次,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啊!虽然这个传说本身有些夸张,但是用以比喻书法功力好和分析问题透彻却十分贴切!

二、乘龙快婿典故王羲之?

书法家王羲之,是东晋司徒王导的侄子,王家在那时,可是东晋王朝的名门望族,有名的琅琊王氏。

王羲之,字逸少,祖父王正曾官至尚书郎,父亲王旷曾为淮南太守。王羲之幼年时并无超常之处,甚至说话还带点口吃。13岁时去拜访周顗(官至尚书左仆射,以雅望而获盛名),周顗深感此人非比寻常,当时酒席上烤牛肉是最珍贵的菜,贵客未尝,周顗就先割下一块递给王羲之,王羲之因此被人注意,开始扬名于世。

成年后,王羲之一改口吃,变得能言善辩,且耿直刚正,书法达到前无古人的地步。人们评价他的笔势“飘逸若浮云,矫健若惊龙。“伯父王敦(琅琊王氏,东晋将领、宰相、权臣)和王导(王敦堂弟,东晋政治家、书法家)对他十分器重。王敦的主簿,陈留人阮裕很有名气,王敦曾鼓励王羲之说:“你是我们王家最有出息的子弟,应当不比阮主簿差。”

王羲之为人不拘小节,一心专注于书法,风采绝伦,常让士人倾倒,还被太尉郗鉴选为女婿,这段选婿经历也颇为有趣。

当时太尉发话,说要到王府挑选女婿,于是王府子弟个个正襟危坐,严阵以待,只有王羲之不以为然,但拗不过母命,勉强参与候选。王导府第厅堂里的场景可谓滑稽无比,在北墙一边,七八位英俊少年端坐着,他们华冠美服,傅粉熏香,有的顾影自怜,有的十分矜持,有的手持书卷装模作样。只有大厅的东壁那儿,出现极其不协调的一幅景象:一位英才少年着装半旧,正旁若无人的在案桌上吃东西。更为夸张的是,他上衣半敞着,露出了自己的肚子,一副惬意自若的神态。

此时,阮参军陪着一个人走了进来,那人未穿官服,但气宇轩昂、步履矫健,看起来像是一位武将。那人走到大厅中央站定,既不说话,也不寒暄,只是一个个地审视诸位郎君。他似乎对所有人都不满意,看到中间还忽然大笑起来,随后与参军说了一句话。原来有人抹的粉跟胭脂混在了一起,显得面上又红又白,如同女妆。

当看到最东头时,终于看到了袒胸露腹的王羲之,却忍不住走上前去,打听他的身份:“足下何房郎君,敢请示知名讳?”王羲之站起来从容对答:“在下王羲之,生平无意与高官联姻,只因母命难为,所以来此,因此出自何房,也不消说起。”说完仍坐下吃饭,全不管来人是否还有话要说。

原来那个人是郗鉴的心腹部下曹讷,奉主之命前来选婿。此人似乎有如九方皋相马,能看到常人看不出的东西。当他回去给郗鉴禀报时,将王府里的英俊少年们都略过不提,大谈特谈那位东床袒胸露腹的人,说他神采奕奕,气度从容,纯净自然,不事虚饰。

郗鉴问他:“这位郎君容貌如何?”

“下官没有仔细端详,不过总觉得他体貌有若游云惊龙。”

“他有多大年纪?”

“下官也未询问,大概二十岁上下吧?“

“叫什么名字?哪房中人?”

“他自称王羲之,还说不愿与高官联姻,也就不愿说哪房人。”

“哈哈,此人原来就是王羲之呀!”郗鉴忽然大笑,惊得正在屏后偷听的女儿郗璇和郗夫人差点撞在屏风上。郗鉴笑罢,大声说到:“好!好!好个不愿与高官联姻的王羲之,老夫偏要招他为婿!”

正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王羲之不想与高官联姻,却偏被郗鉴选为乘龙快婿,这就是”东床快婿“这一典故的由来。不过王羲之与郗鉴之女郗璇结婚,二人琴瑟和谐,生活倒也幸福美满

三、王羲之乘龙快婿的典故?

当朝太傅想要把自己的女儿嫁进王府,结为亲家。于是,就在下人的引导下,来到王府,开始挑选女婿。因为自己的女儿有着倾国倾城之姿,聪明贤惠。所以王府的青年俊杰都想被太傅看中,成为他的女婿,走上人生巅峰。每个人都细心打扮自己,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未来的老丈人看。可是,王羲之丝毫不在意,当时的他听说太傅来了,并没有任何巴结之意。和往常一样,还躺在床上睡觉。

太傅为了考验未来的女婿,就询问下人,王家的青年俊杰表现得怎么样。下人回答道,王家的子孙都相貌堂堂,但是因为太傅您大驾光临的原因,言语之间都显得有一些不自然,缺乏大家气度。唯一一位王家公子气定神闲,躺在床上看电视,丝毫没有因为您的到来改变什么。听完下人的回答,太傅也是十分开心,并声称找到了自己的女婿。也就是因为王羲之的这一做法,后来的人们把女婿,也叫做东床。不得不说,王羲之也算是人生赢家了。自己堂兄弟花时间精心打扮自己,最后却输给了一个躺在床上的人。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不得不说,古代的婚姻也是草率,仅凭一个人的随意表现,就定下了女儿的终身大事。

四、王羲之洗墨池典故?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五、王羲之的轶事典故?

王羲之,东晋时期的着名书法家,有着“书圣”之称。王羲之一生在书法上的成就令人敬仰,留下了无数的脍炙人口的故事。今天来为大家罗列下与王羲之有个的成语故事。

  与王羲之有关成语:入木三分

  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他七岁就擅长书法。传说晋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六、王羲之吃饼蘸墨典故?

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冲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被人们叫做“墨池”。

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习。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丫鬟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

丫鬟没办法,就去告诉王羲之的夫人。夫人和丫鬟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看着字,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

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身体呀!字写得已经不错了,为了苦练把身体弄坏就不值得了。”

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的字说是不错,但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我要有自己的写法,自成一家,不苦练是不会成功的。”

经过艰苦摸索,王羲之写出了一种妍美流利的新字体。大家称赞他写的字像彩云那样轻松自如,像飞龙那样雄健有力。王羲之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

七、王羲之笔墨纸砚典故?

王羲之洗砚池的故事:王羲之从七岁开始练书法,王羲之的家门口有一个水池,,他每次练完书法都会在此洗毛笔,过了二十年,天天如此,他把门前原本清澈的水池都洗成了黑色,之后人们便把那水池成为“墨池”了。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俱佳,尤善行书。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在我国书法史上并称“二王”。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了一段专论,主要原因由于他的书法忒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

八、王羲之吃墨的典故原文?

晋朝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用功练字,即使在走路和休息的时候,他也是用手指在自己身上一横一竖地比画着,研究字体。

有一次,他在书房里专心致志地练字,该吃饭了他都不知道。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吃饭,他却连头都不抬一下,继续挥笔疾书。书童只好去请王夫人来劝他吃饭。

一会儿,王夫人来到书房,只见王羲之手里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直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王夫人见此情景,吃了一惊,然后哈哈大笑起来。王夫人的笑声并没有唤醒他。他一面练字,一面嚼着馍馍,口里还夸王夫人:“今天做的蒜泥好香啊!”

九、王羲之10个经典故事?

竹扇题字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路过山阴城的一座桥。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

十、评价王羲之历史地位?

王羲之不曾在前人脚下盘泥,依样画着葫芦,而是运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为我服务,不泥于古,不背乎今。

他把平生从博览所得秦汉篆隶的各种不同笔法妙用,悉数融入于真行草体中去,遂形成了他那个时代最佳体势,推陈出新,更为后代开辟了新的天地。这是王羲之“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因而受人推崇的缘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