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溧水乌山典故?
,岀土了一些青铜器,鼎,戈,盘等。还有一个历史名人与我们这个乌山有渊源,这个人就是黄初平,一个香港那边的人非常信奉的黄大仙。
清·光绪·《溧水县志’里面说:黄初平,晋丹溪人。丹溪古县在溧水之乌山,迹犹存焉。而黄大仙牧羊,点石成羊的地方就在石湫汤庄东边的金华山,现有牧羊岗。于是便有了浙江金华抢黄初平,只是他们那里只有金华,而没有丹溪,受到清光绪·《溧水县志》的质疑。
清·光绪《溧水县志’里面说:而我溧水则既有金华又有丹溪,黄大仙当是溧水人无疑。
二、溧水和高淳历史?
无论兄弟们好,溧水和高淳是江苏省南京市下辖的两个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溧水区原名为“溧水县”,是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古代文化中心其中一个。早在春秋时期,溧水就是吴国的重要领地其中一个。隋唐时期,溧水县设立,是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明清时期,溧水县成为南京的“后花园”,著名的明代诗人杨基在此居住并留下了大量诗作。现在,溧水区是南京市的重要工业基地和旅游胜地。
高淳区原名为“高淳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其中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高淳区地处南京市南部,东邻溧水区,自古以来就是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淳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夏朝时期,是南方地区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宋代,高淳县曾经是南京府的治所,素有“小南京”之称。现在,高淳区是南京市的重要旅游胜地和文化中心。
三、溧水长乐桥历史?
长乐桥横卧在二干河上,向西可登卧龙山。现存石桥仍保留了宋桥的风格。桥长36米、宽3.7米,为一座3孔石拱桥,由座石和青石分节并列砌法砌成。桥上原有石栏板,现无存。该桥是溧水古驿路上的一座重要桥梁,现桥体保存完好。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宋代,溧水县城向北到句容境内就有一条古道,至少在宋代,长乐桥就已经建成。宋代景定年间编订的《建康志》上就有这座桥的记载。从桥的构造上看,它采用的是“分级并立”建造法,就是将整块条石像搭积木一样层层垒上去,中间并无横梁。这样建成的石拱桥在全国目前也很少见。
由于长期担任交通功能,长乐桥在历史上曾经多次重修。明代归政乡人刘济、刘政出资重修长乐桥,并在桥头留下重修碑记,但现在仅存龟趺碑座,修桥的文字记录已经难靠,不过有人在池塘边的半掩埋的石碑上发现了漫漶不清的“万历”字样,说明该桥在万历年间曾修过。近千年间,长乐桥上见证了无数往来于南京和杭州之间的人员和车马,目前仍然能看见桥面的青石板上布满了几百年来南来北往的马车碾出的车辙。桥体上的石板分为黄青两种颜色,据说,青色条石就是明代重修时铺上去的。
民国初年,溧水到句容的这条道路不再使用,长乐桥结束了她的交通功能。长乐桥年久失修,已经破败不堪,桥栏全部失踪。2004年11月,南京市文物局于启动了长乐桥的维修工程——打围堰,抽水。把原来沉埋在淤泥中的桥体完全展露出来。修复好的长乐桥基本保留着古朴沧桑的风貌,但已经能承受更长的时刻考验
四、溧水茶叶的历史?
溧水茶叶是南京市溧水县十大特产其中一个。
溧水县茶叶实验场创建于1958年,一个以茶为主,工农副并举的国有农林场圃,现有茶园面积3600亩,下辖5个茶农分场,一个良种茶繁育生产基地,5个工业企业。近年来,该场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和创造,焕发出生机和活力,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快速提高,2004年共生产干茶4118担,比上年3870担增248担,增幅6.4%,其中名优茶产320担,增幅16%,总产值1002万元,比上年增88万元,增幅9.6%,实现销售收入860万元,增长38.7%。溧峰翠眉、碧螺春连续六年获江苏省“陆羽杯”名优茶质量评比一等奖,南京市名特茶质量评比特等奖。“溧峰”牌碧螺春、翠毫、毛尖被认定为绿色食品,“溧峰”商标被省市评为著名商标,溧峰茶叶获省市名牌产品称号,连续九年被市技术监督局和农林局评为“雨花茶质量信得过单位”。
溧水茶叶茶形似松针,锋苗挺秀,香气清香高长,鲜醇爽口,汤色叶底嫩绿明亮。
五、溧水三眼井典故?
据传建城隍庙的木材就是由神仙作法从三眼井里冒上来的,当然这个说法现在已没人相信,只是我们依此可以推测彼时的溧水应该已有比较成熟的水运体系,而码头或就在三眼井附近。至于三眼井据刘福喜老人讲,他亲眼见的三眼井并不是三口井,而是一口井上三个石眼
六、溧水的历史有多久?
溧水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资源。
历来人文荟萃,唐代诗人李白,书法家颜真卿,南唐政治家韩熙载都在溧水留下过足迹和诗文;唐代新罗诗人崔致远曾任溧水县尉,宋代词人周邦彦,清代文学家袁枚都曾任溧水县令;溧水地灵人杰,北宋状元、曾任兵部尚书的俞栗,南宋状元、官拜左丞相的吴潜和被誉为“明初四杰”其中一个的兵部尚书齐泰等均为溧水人;清康熙年间,溧水明觉人汤鹏独创了别具一格的铁画,流传至今为世人称道。
七、溧水从古至今的历史?
溧水故地,本名濑渚。春秋周景王四年(前541),吴筑固城于开化城之西,置濑渚邑。七年(前538),楚伐吴;吴迁其邑手陵平山下。十六年(前529),楚再伐吴,败吴军,取陵平。从周敬王十四年(前506)至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其间吴、楚、越互有征伐,溧水地先后属吴、楚、越。至楚大败越尽得吴故地,以今溧水县域为南塞边地。
秦统一中国,设郡县,于平陵置溧阳县,隶会稽郡。溧水地属溧阳。汉初,于会稽郡析置鄣郡,溧阳属鄣郡。鄣郡先后属汉皇所封韩信楚国、刘贾荆国、刘濞吴国和刘非江都国。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江都国除,更鄣郡为丹阳郡,溧阳县属之。
三国吴析溧阳置永安,溧水地仍在溧阳县。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废丹阳郡,置蒋州,溧阳县属蒋州。
隋开皇十一年(591),析溧阳西北境及丹阳故地东部置溧水县,属蒋州,溧水为县自此始。
2013年溧水撤县划区,这才有了现在的溧水区。溧水拥有一条河流,自溧水县界流入。县有溧水,因以为名。
当初的溧水,已经不属于现在的溧水区管辖,就连河流的名字,也发生了变化,现在她的上游叫淳溧河,下游叫宜溧河,是从石臼湖流经高淳的固城,东坝,下坝,定坝,再到溧阳市至宜兴,流入太湖。
八、灵隐寺历史典故?
无论兄弟们好,灵隐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传说当时有一位僧人名叫惠休,他在灵隐山上修行时,发现山中有很多灵气,便在此处建寺。据传说,当时有一位神龟来到灵隐寺,带来了一块圆形石头,称为“灵隐石”,并说这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肉身舍利所化。惠休便将这块石头安放在寺中供奉,成为灵隐寺的宝物其中一个。
灵隐寺在唐代时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成为了中国南方佛教的重要中心其中一个。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曾在灵隐寺中修行,并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灵隐寺还曾多次遭到战争和火灾的破坏,但每次都经过修缮后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在现代,灵隐寺成为了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其中一个,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九、泉州历史典故?
胭脂巷,北接涂门街,南至中山南路,为旧时进城必经之路。数百年光阴流淌,走过几许朝代的变革,小巷巷名从元朝的“燕支里”到清代的“胭脂巷”,背后是各种广为流传的典故。
元朝时,大批蒙古人居住在附近,为纪念其祖先发迹地燕支山,蒙古人将此地称为“燕支里”。彼时,同安苏颂第十世孙苏唐舍为避难迁居燕支里,苏氏祖闾有井名为“胭脂”,传说井曾经出过粉红色的井水,又说井水可制作质地上乘的胭脂,不少人做起胭脂水粉生意,“胭脂巷”由此得名。
走进小巷,气势恢宏的祖闾苏民居群,四座连排大厝,从巷东到巷南,四宅相连,竟快将胭脂巷整条街占满了。北宋著名政治家、科技巨星苏颂的后裔,瓜瓞延绵21世,苏氏后人不因其族常嗅胭脂粉气为荣,而以书香世袭为耀,走出一个个文人雅士。
行至胭脂巷尾,拐个弯,沿着南岳后街徐行几步,门楣上印刻着“和裕税典”字样的典当行,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前周边典当行扎堆的历史;南岳后街中,曾经横跨两条街巷的黄氏古厝古朴而亲切,明代礼部尚书黄凤翔的后人呵护着祖宗的基业,开始第五次翻修;巷尾,寄托民众信仰的南岳宫藏身民居深处……
十、蓬莱历史典故?
蓬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神仙岛屿,被认为是仙境之地,是神仙们的居所。其典故如下:
蓬莱三仙。相传,唐朝时期,有三位来自蓬莱岛的神仙,分别是李彦、李俨和李厚,他们身穿白衣,手持仙剑,行走于人间,为百姓解决疑难难题,治病救人,被大众称为“蓬莱三仙”。
蓬莱仙境传说故事。相传,很早以前,渤海中有三座神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求大秦江山永固、个人长生不老,便慕名来到这里寻找神仙,求长生不死药。他站在海边,眺望大海,只见海天尽头有一片红光浮动,便问随驾的方士那是何,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岛。”秦始皇大喜,又问仙岛叫何名。方士一时无法应答,忽见海中有水草漂浮,灵机一动,便以草名“蓬莱”做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