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伤感句子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我的桐乡我的家】家的变迁

编者按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70年,峥嵘岁月弹指一挥间;70年,中华大地旧貌换新颜。
即日起,本公众号推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我的桐乡我的家” 栏目,面向全社会征集优秀散文作品,讲述我们家乡的变化和我们在家乡的怀抱中成长的精彩故事、动人瞬间,向祖国报告家乡发生的巨变,抒发爱国爱家乡的情怀。要求散文字数1800到2500字。
来稿请发送至电子邮箱wutongshutxxw@163.com,并在“邮件主题”处注明“我的桐乡我的家”栏目。我们将选取优秀作品在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梧桐树》版块刊登。
家的变迁
作者:徐盈哲
回想起来,近30年间,我家住过四处,一处比一处好。
城河路48幢206,我的第一个家。这是一幢四层楼建筑,属房管所直管公房。虽是楼房,但没有卫生设施,两个朝南大房间,中间是储物间,厨房间是由过道搭建而成,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我们一家五口人,住在一起,非常拥挤。我家隔壁是我爷爷的弟弟一家,也是三代人共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普通工薪家庭大概都是这样的居住条件。
(1991年的鱼行街 李渭钫)
城河路,顾名思义,此地自然是最早的城河。后来填河而建成一条马路,称城河路。城河路建成后,后来新建了小菜场(即农贸市场),周边也陆续建成居民住宅和单位,这原本偏远的城河路也渐有了活生生的人气。在我记忆中,当时的城河路,算是梧桐镇上最热闹的地段,尤其是在大清早,买菜卖菜,各种叫卖,此起彼伏,每天把我们从美梦中唤醒。
  
家住城河路,自然有许多便利。先是买菜方便,菜场就在家门口,每天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有时候,临时家里来了客人,加个菜什么的也十分方便。我印象中,一到冬天,奶奶就起个大早,到菜场上买一只野兔子回来,剥皮烧来吃。
  
再就是小吃摊多,沿路两边,咸菜面,鸡蛋糕,大饼油条,烧麦包子,糖果炒货,应有尽有。每天早上起床后,吃了早饭,爷爷便带我去逛街。一路走过去,逛过去。各式各样的摊贩,吃的用的玩的应有尽有。小孩子总免不了嘴馋,自然对好吃的特别感兴趣,印象中爷爷对我几乎是有求必应。
  
除了吃,还有农贸市场楼上的小商品市场,很是便民。针头线脑,衣服鞋帽,什么都有。最吸引我的是,那些琳琅满目的各种商品,让我大开眼界。爷爷午睡或烧饭的时节,奶奶便领着我去逛市场,买个针线或发夹什么的。妈妈经常给我在那里买一些动物形象的贴布,装饰在衣服上,很是好看,还有各种好看的纽扣。虽然那时没有余钱买什么物品,但看看玩玩也是一种饱眼福。现在想来,那时的小商品市场,其实有点像如今的淘宝店。
  
家住城河路,也有许多缺点。尤其是对于上班族的爸爸妈妈来说,实在有许多不便,上下班时,因为在菜场边上,街路拥挤不堪。到了星期天,忙碌了一周,想睡个懒也根本不可能,菜场上的吆喝声,早把你叫醒了。
  
城河路的日子,每天忙忙碌碌,热热闹闹。对我们小孩子来说,城河路倒是称得上乐园。唯一不满意的是,家里没有独立卫生间,上厕所很不方便。记得当时,还要天天倒马桶。清早从楼下经过,倒马桶、洗马桶,臭味传得老远,实实有点大煞风景。我小时候还用过痰盂呢,木匠出生的爷爷,很有创意,亲手给痰盂做了一个座便框,一如现在的抽水马桶,坐着很方便。
  
城河路的家,温暖而朴素。在我是难忘的童年记忆,也是发桐乡改革开放之先声的所在。
  
打从我记事起,第一个单独的家就是在环北小区,底楼,带一个独门独户小院的家,那是我和父母一家三口第一个单独的家。房子不大,不到60平米,两室一厅,加一厨一卫。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对于我们来说足够住了。
  
就在这个家里,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一直到现在,还能描绘出她清晰的轮廓。记忆也总会为我截取最美的片段,在脑海的放映机里昨日重现。
  
因为老屋在一楼,所以带一个院子,那曾是我最喜欢的游戏之地。在上学之前,最常活动的范围除了屋子里,便也只有这小院了。院子面积很小,但对年幼的我来说,这里就像一个小世界,是自由自在的小天地。
  
记得院子里种着花花草草,有山茶花、一串红等等。还有我爱的两棵桂花树,每到秋天开花之际,就觉得金桂这名字起的真是再恰当不过了。每根枝条上缀满了金灿灿的花朵,香味就如陈酿的美酒般香甜纯正。我最喜欢站在院子的一角,轻轻踮起脚尖,凑近花朵,微微一呼吸,就似乎能把这些香气全都吸进心底,香气弥漫周身,乃至整个院子。
  
每到花开时节,楼上的叔叔阿姨总说,我们一家种桂花树,家家都闻到香味,造福了大家。我便和奶奶一起摘很多桂花,做成糖桂花。立冬之后,烧桂花年糕、桂花圆子吃,令人垂涎欲滴。吃完后,还唇齿留香。那种味道啊,真是好。
  
除了桂花树,另外讨我欢喜的就是一串红了,花开时,大片的火红,生机盎然。小院的四季都有乐趣,到了冬天,我便日日盼着下雪。雪后的早晨,我总是兴奋地醒来。推开院门,也顾不得满手的冻疮,奔向我的冰雪乐园。扔雪球,堆雪人……即便是一个人也总玩得不亦乐乎。
  
老屋还有另一处好,就是儿时玩伴多。因为是机关大院,家长们都互相认识,时不时串串门,我们小孩子自然熟络得快。我最喜欢和对门的小飞飞玩,我俩的妈妈是一个单位,又是最近的邻居,便总是腻在一块儿,一起在院子里玩游戏、看喜欢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用蹩脚的拼音相互写生日贺卡,总有说不完的共同话题。后来,小飞飞搬家了,年幼的我还为此难过了好久。
  
自我进入小学开始,玩伴多半是小区里一同上下学的同学。放学回家,把书包一放就在小区广场集合,玩跳房子、跳橡皮筋、捉迷藏、老狼老狼几点钟之类等种种游戏。那时的小区生活,像一个大家庭,很和谐。小朋友之间闹些小别扭,一会儿就和好了。有时,谁的爸妈不在家,就到别的小朋友家蹭饭吃。
(1999年11月6日,桐乡市首届菊花节开幕 宣传部提供)
就这样,不知道吃了多少回桂花年糕,玩了多少回雪,捉了多少回迷藏,正当我以为可以一直这样下去时,却等来了和老屋说再见的时刻。四年级的时候,大约1999年,全家告别了这个生活了9年的小屋,搬到了妈妈工作单位后面的新市政府宿舍。新家虽然更漂亮更宽敞,我却始终舍不得环北的家,舍不得香香的桂花树,舍不得那些小伙伴们。现在想来,最舍不得的大概是那里的氛围吧。在那个小屋,我可以轻易地接触到自然,领略邻里之间融洽的关系,在现代社会,这种美好的感觉确是十分可贵而难得了。
(华立世纪花苑一角)
2006年,我家又一次搬新家了,地点在华立世纪花苑。这一次,离开老屋的时候,虽有仍不舍,但已经学会对未来有所展望。我想这也是老屋教会我的,把回忆珍藏,大胆向前走,勇于面对一切。
作者简介
徐盈哲,为桐乡市女作协、凤鸣女子诗社理事,桐乡市朗诵协会副秘书长,现在桐乡市财政局工作,著有散文集《桐乡史话》。
近期热门推荐
刚刚,桐乡一批大项目集中开工,计划总投资182亿元!
重磅!刚刚,桐乡引进了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
重磅!超百亿项目落户桐乡,“2019(首届)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正式开幕!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具有国际化品质的桐乡,让人充满期待!
超燃!世界冠军回桐乡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