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何的对话:清华学子与边防守护者的心灵交流

何的对话:清华学子与边防守护者的心灵交流

在祖国西北的23号民兵哨所,坐落于中哈边境阿拉克别克河右岸,这里冬天大雪封山,气温甚至低至零下40摄氏度,夏天则蚊虫肆虐、黄沙漫漫,环境条件异常恶劣。最近,12名清华大学的学生从北京出发,飞越3500多公里,来到这个边陲哨所,与武警官兵及护边员展开了一场特别的对话。

烈日下,炙烤的大地如同炽热的铁板,清华学子艰难地行走在沙漠的巡逻路上。他们相互鼓励,踏过一段段蜿蜒曲折的边防线。在坚守边防的奎城负责人的带领下,学生们了解了哨所的艰辛与荣耀。奎城在此坚守了近九个月,虽然西北边陲的环境恶劣,但他们以苦为乐,克服种种挑战。通过“惠民驿站”的支持,他们在沙漠中开辟了菜地,种出新鲜蔬菜,改善了伙食,创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园。

“只有真正来到这里,和武警战士一起巡逻,才能领悟守护边疆的不易。”清华大学的学生张臬滔在漫长的行军后深感疲惫,他说:“哪有何岁月静好,都是由于有人在负重前行。”这些年轻学子与边防官兵的对话,令双方的心灵更加贴近,他们彼此分享了奋斗故事,畅谈了爱乡理想。

在一次名为“致敬我的奋斗青春”的交流活动中,带着清华学子身份的退役军人肖航,分享了他入伍的故事。他曾因受到卫国戍边英雄事迹的激励,三次报名参军。在军营中,他战胜了自身的怯弱,勇壮迎接挑战。肖航的讲述赢得了阵阵掌声,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我的青春是奋斗的青春。”新提干的武警官兵曾张友感慨道。他分享了自己在比武场上带伤奋战的经历,强调无论身处何地,都要为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灵魂无疑也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他们与官兵们建立起深厚的友谊,通过交流进修彼此的优点。

在参观某中队荣誉室时,烈士韩涛舍己救人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学生。虽然他早已牺牲,但“韩涛灵魂”的传承依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官兵勇往直前。清华大学的学生徐浩表示,将在科研职业中发扬这种灵魂,将个人追求与民族提高结合起来,为民族贡献力量。

随着交流的深入,学生们不仅了解了边防的艰辛,也感受到民兵与武警官兵之间深厚的情谊。奎城讲述了他在极寒天气中被武警战士救援的故事,彰显了军民团结的力量。护边员刘建豫则与学生分享了护边犬的故事,深切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在告别之际,护边员对学生们说道:“好好进修,报效祖国。”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仿佛在每个人心中都留下了烙印。在他们共同的努力下,祖国的边境才能得到更好的守护。

此次“青春界碑 国土边防”活动,不仅让清华学子认识到边防职业的艰辛与荣耀,更加深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思索。在这场跨越阶层与身份的对话中,青春的奋斗灵魂在每个人心中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