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波,1964年生,当代诗人,学者,翻译家,文艺学博士后,《读者》签约作家。1986年起发表作品,迄今共出版著译近70部,系英美后现代诗歌的主要译介者和研究者。现任教于南京理工大学,主要学术方向为中西现代诗学、后现代文艺思潮、生态批评。
情 诗
马永波
隔着一张桌子爱你
隔着许多年代
新鲜的梦,呈现低潮的海水
纷纷的木花在手指下涌现
真实的海立在远处
像一块刨平的木板
隔着许多层衣服爱你
隔着惟一的海
屋顶比我们支起的头更高
明月比屋顶更高
我从各个角度爱你
隔着许多未清理的灰烬
我们同属于这扇门
随时都可能被推向严冬
屋子里是惟一一个夜晚
我们注定要离开
注定在一个时刻消失
隔着皮肤爱你
隔着夜晚爱你
隔着一阵阵风,盯视你
我在远方
隔着几张女人的脸
爱你,然后失去你
1985.12.13
涂国文赏读:
这首诗是诗人大学时代(1985年)的一首习作,诗歌的题目直截了当、不绕弯子——“情诗”,表露了青年人爱情的率真与直接。诗歌其实就是回忆冬日的一个夜晚,“我”与恋人(同学)在一间屋子里,隔桌而坐,一面检索爱的过往,陶醉在爱情的甜蜜里,一面又为爱情的前途隐隐担忧着。当然,我们也完全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隐喻,以“屋子”隐喻大学校园,以“严冬”隐喻即将步入的社会。
全诗的诗眼在一“隔”字。时空的距离,注定了这是一场艰难曲折的爱恋。先是课桌之“隔”,使“我”和恋人如隔一片大海,欲亲近而不得。紧接着是想象“我”和恋人步入社会后,两人天各一方,时空的距离,必将使爱情由清晰而变得混沌起来、模糊起来,“隔着许多年代”“我在远方/隔着几张女人的脸/爱你”,由此,“我”的心灵深处,产生了“然后失去你”的深深的隐忧。那是一种无法跨越的“隔”,也可能是一种最终埋葬美好爱情的“隔”。一个“隔”字,道出了爱情中的十分艰辛、百样柔情、千般无奈、万种怅惘。
诗歌中最有趣、也最费人思索的,是“木花”与“海”两个意象。恋人就坐在“我”的身前,一张窄窄的书桌,此刻却宽阔得如一片汪洋大海,把“我”与恋人隔开了。“我”无意听课,两只手臂搭在桌面上,伸向恋人,想撩拨她,将心中的爱告诉她,却又不敢撩拨、不敢声响,千言万语,一齐汇集到了十个指尖上,开出满手指尖的花朵。那是沉默的语言的花朵,那是欲诉不得的苦闷的花朵。诗人之所以喻之“木花”,一乃手臂与手指形状上神似树干与树枝,二乃课桌乃木料所打造,三乃双手长时间搁在桌上不动,焉能不“木”?诗歌真切、生动地呈现了“我”的体态和心态,将一个情窦初开、颇有点调皮的青年小伙心中爱火炽烈、蠢蠢欲动的情态,无比准确而传神地勾勒了出来。至于诗歌中的“海”这一意象,寓意则比较显豁,既夸张“我”与恋人的空间距离,又揭示出彼时“我”内心情感波涛的荡漾。
诗歌采取的是单向的抒情维度,面对当时并不在自己身边的恋人,直抒心中炽热的爱恋和思念之情。从诗歌的结构上看,首段与末段偏重于直抒胸臆,中间一段偏重于描写和议论,“情”“议”“情”的结构安排,单纯而清晰,与年轻人单纯而明朗的情感非常契合。九个“隔着”居于句首,或连续运用,或遥相呼应,构成排比和复沓,将炽热、低回、缱绻、深沉的爱恋,淋淋尽致地倾诉于笔端。最后一句“爱你。然后失去你”,如一记重锤,重重地敲击在读者的心坎上,令人嗟叹、怅惘、沉思和回味。
关于中国当代诗歌选本
【中国当代诗歌选本】是运行多年的一个品牌栏目,由诗人林新荣担任主编。栏目要求原创作品,配简介与照片,作品没有在其他个人公号推送过,但可接受纸媒体发表过的作品。栏目开设了原创声明功能与赞赏功能,赞赏总额超过人民币40元,平台开始与作者五五分成,平台所得的资金将用于平台的正常运行与管理。投稿邮箱:316325062@qq.com 林新荣微信:linxinrong000
本栏目所推发的作品,平台有推荐的权利,但版权属于作者,欢迎纸媒体转载。
林新荣,70后诗人,浙江温州人。曾在《诗刊》《星星诗刊》《诗潮》《北京文学》《青年文学》《江南诗》等期刊发表过大量作品。部分作品被译介到国外。网络销售的有诗集《时间在这时候慢下来》《侧面》,散文集《诗歌与溪水的缠绵》等,曾主编出版《中国当代诗歌选本》《中国当代诗歌赏析》《震撼心灵的名家诗歌》《快乐心灵的寓言故事》等十多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 2024年01月30日
-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