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法和演绎法
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道理人人都懂,但真正做到能知行合一的人并不多。
发现知识的方法有两种:归纳法、演绎法。归纳法:通过连续的经验推广到一切时空,类似经验的总结,可以根据空间归纳,可以根据时间归纳。归纳法的前提是“所有的隐性假设”都是正确的,推翻它也要从“根基”,用白话说,某一类的经验归纳只能说明部分归类,是真理的子集,并不能完全证明“真相”,所以归纳法只能“证伪”,不能证明。演绎法:一切符合逻辑的推导,亚里士多德提出过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大概意思是,“所有人都会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逻辑需要符合三洽:“自洽、他洽、续洽”。自洽是,能够自圆其说;他洽是,和其他本质规律一致;续洽是,从历史长河或者未来看,仍然可以保证一致。这么说突然想起来有点像之前几家公司上市前与审计沟通。
那反思一下,如果三段论大前提的“隐性假设”也是伪命题,那演绎法的“真相”也就没那么“真”了,那怎么能保障演绎法的“根基”是正确的呢?
任何客观事实都是与人类大脑某些主观意识融合后的产物,所以理论上除了“真相”本身,每个人看到的“真相”都不同。我们每个人多以为自己看到了本源,实际只是真理折射的影子,究竟谁才能看到真理呢?比如“颜色”本身不是客观事实,光原本是能量,波长。人性让我们都是懒惰的,所以惯性会让我们依赖感知系统,求存大于求真。
那么到底是实践第一,真理第二还是先大胆假设,实践验证呢?其实两者并不矛盾,方法论与实践结合。敢于假设加以实践才能证存证伪。打破“根基”,重构“基石”,建立新系统,而且要做到知行合一。
“根基”就是所有事物都可以按照某个方法论来拆解和行动,比如我们都知道的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了解现状,还原事实
发现其中问题,找到问题本质
提出解决方案
重新定义问题
可以类比用在很多地方,数据产品设计、AI政府云控平台、运营的资源位管理等等
数据的产品价值体现也分为:还原问题描述—-描述型数据发现问题本质—-业务型数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预测模型数据重新定义问题—-新物种随着数字化经济的兴起,数据从离线、静止、封闭变得在线化、流动性和开放性发展。但数据产品的本质还是分为两类:基础原始数据、加工数据。
又有点像ToB、ToG的产品,AI云控平台的产品需求本质与整体解决思路也是同理:呈现现状实时态势快速发现问题,定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与建议,落地和执行,控制调控预测与提出新概念引导趋势
百年根基,学好经典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不是每一个都需要深入,核心是掌握学科的底层知识,要学习元知识,元信息。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动态,用成长的思维关注每一个经历过的事情,从事情中分析我们学到了什么,而不是哪里错了。独立思考,普遍怀疑,承认自我的“无知”,敢于质疑群体共识的观点(批判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