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是什么意思
人人都听说过“乔布斯法案”。不过大家不见得知道,这个法案和那位已故的、爱穿黑色高领毛衣和牛仔裤的“苹果”掌门人无关。“乔布斯法案”的全称是“Jumpstart Our Business Startups Act”(JOBSAct),称其为“双创企业促进法”也不为过。有意思的是,JOBS这个缩写,既与“工作”谐音,又会让人联想到“苹果”。谁能断言,眼下扶持帮助的某家不起眼的小企业,以后不会成长为下一个“苹果”呢?
“乔布斯法案”出台的背景,是2008年美国金融泡沫破灭后,许多中小企业陷入难关。一转眼十年过去了,春去秋来,上了点年纪的人可能会感慨岁月匆匆。当时,为了重新激发经济活力,提振企业信心,保障就业,“乔布斯法案”应运而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为便利的融资环境,降低了融资成本,优化了经营环境。某个意义上可以说,它帮助美国经济走出了困境。
眼下,激发中小企业活力,对中国经济也至关重要。9月19日,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开幕致辞中,再次强调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价值。总理说得很实在、很具体,要“落实和完善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消除民营企业投资的各种隐形障碍”。发改委对此作出了积极响应,印发通知表示,定于10月9日至15日(时间如有调整另行通知)举办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再来看不久前引发热议的“社保补缴”风波,就会有更准确的理解。9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要把减税降费措施切实落实到位,同时严禁自行对企业历史欠费进行集中清缴。李克强总理谈到社保时,强调必须按照“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已定部署,在机构改革中确保社保费现有征收政策稳定。不能让出发点是减免企业税赋的改革举措,在执行时荒腔走板,“播下龙种,收获跳蚤”。更不应该让企业造成这样的误解:社保统一到税务部门征缴后,有关部门只记得抓社保补缴,对于“减税降费”措施的落实,却顾左右而言他,姗姗来迟。
前不久,“私营经济应该逐渐离场”的谬论,让中小企业的处境成为热议话题,团结湖参考(微信ID:Talkpark)也曾讨论民营经济是否还需要“定心丸”这一问题。今年七月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一度被外界解读为,长期按最低标准申报社保的企业、拒交社保费的企业、建筑等行业的一些从业企业需补缴未足额缴纳的部分。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回应了民营企业的担忧,给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振了信心。定心丸来了。
当然,眼下中小企业的负担,不仅是社保一个方面,融资难、融资贵也是个大问题。9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头条位置报道了一次主题为“改进民企融资服务,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座谈会。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要求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做好金融服务工作。要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政策要求上来,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在贷款发放、债券投资等方面一视同仁。要求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按照市场化原则,向有前景、有市场、有技术但暂时出现流动性困难的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稳定民企融资,增强市场信心。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又一个利好消息。
再说回社保的话题。与征收体制改革同步的,是研究提出降低社保费率方案。一周前,某知名新媒体刊载文章《中国的社保费率算不算高,如何切实为企业减负》,称“总体而言,在我国的社会保险缴纳项目中,企业所负担的养老缴费比例为20%,五项保险的和所占社会保险比重为约30%”。总体而言,中国雇主承担的缴费水平是偏高的,甚至接近瑞典等高福利国家。
可是,与社保费率如此之高并存的,是令人担忧的养老金支付缺口。造成缺口的原因很多,比如历史上存在缴费较少、消耗较多的情况,再比如老龄化社会到来、养老压力迫近,总之养老金缺口已经大到了“肉眼可见”的程度。既要弥补养老金缺口,又不能给原本就压力不小的企业增加负担,该怎么办才好呢?
前面提到的文章也给出了许多有益建议。例如,改变养老保险结构单一的问题,壮大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再如,做好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君不见,社保费率和我们相近的北欧等国,有着全世界最能赚钱的“主权基金”,聘用专业基金管理人,四处出击投资石油、矿产、股票、债券甚至房地产,挣得盆满钵满。非但没有所谓“缺口”,还时不时向出资人——也就是全体国民——分红派息。在这样的机制下,交社保就是一种收益更高、更有保障的投资。
在北欧,养老院并不是由政府管理的。社会福利资源的分配,主要是以市场化手段进行的。在瑞典,有一个补助金券的通用体系,私立养老院和公立养老院相互竞争,谁服务得好、“好评多、差评少”,就可以从政府那里获得补助金券。在挪威,富可敌国的养老基金并不直接建设养老院,而是以股权形式投资到市场化的养老公司中。管理得不好,老人住得不开心,投诉多了,业绩差了,就根据公司法证券法,召开股东大会罢免管理层。
当然,治理大国不同。解决问题真正的希望,还在于把蛋糕做大,让中小企业缓过来,强起来。要相信改革开放四十年积累下来的市场经济经验,不要觉得“凡是沾上资本就是坏事”。无论是养老社保、资源分配,还是对外投资,都应该更相信市场化的手段,更坚持法治化的环境。这样,才能坚定企业的信心,提振经济的活力。有了这点信心,我们才敢从容老去。
(文/林海)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团结湖参考 [2018年精彩文章目录]